公元23年浩广配资,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起义军杀死,直到临死的那一刻,王莽也没想到,自己究竟败在哪里?
一开始,王莽通过立人设来收买人心,因此得到了太皇太后王政君的重用,和臣民的爱戴。后来王莽更是利用这一点来为自己称帝造势,并且给天下人画一张大饼,除了太皇太后王政君和刘姓诸侯之外,天下臣民都相信,如果王莽来做皇帝,一定会开创盛世,让百姓们过上幸福安乐的生活。
但是王莽虚有其表,并没有这个实力。更可怕的是,王莽自己不知道这一点,在篡位之后,胡乱的更改国家政策,搞的百姓连饭都要吃不上了,民怨沸腾。激愤之下,全国各地的百姓都站出来起义反对王莽,要推翻王莽的政权。
展开剩余93%在这个时候,如果王莽能够化解民怨,解决问题,一切还有机会挽回。但是王莽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使问题激化。导致后来地方武装势力割据一方,渐渐形成自己的势力,王莽不仅没有平乱成功,还将自己给赔进去了。
最后王莽被杀,新莽政权彻底覆灭。
王莽通过太皇太后王政君一步一步得到权利,在臣民的山呼海啸之下迷失了方向,认为自己的真的无所不能了。
人设总有坍塌的一天,王莽是怎么走上权力巅峰,又是怎么崩掉的呢?说起来王莽的崛起是因为王政君,我们还是要从王政君开始讲起。
王政君的经历也比较传奇,王政君生长在普通民间,到了成婚的年纪,他的家人为王政君找婆家,一连找了两家,亲事谈妥之后,男方全都暴毙身亡。
或许是这件事太过蹊跷,王政君的家人就找来算命先生为王政君卜卦,结果算命的竟然说,王政君因梦入怀,将来贵不可言。
王政君的父亲一听到了这个话之后,便决定要将王政君嫁给天下最尊贵的皇帝。后来王家托了很多关系,将王政君送入宫中。而太子刘奭当时的妻子刚好去世了,皇后正好选中了性格温顺的王政君嫁给了太子刘奭。
令人意外的是太子刘奭仅仅宠幸了王政君一次,王政君就怀孕了。王政君怀孕之后,便生下了后来的汉成帝刘骜。
太子刘奭成婚多年,一直都没有孩子,皇帝和皇后十分着急,现在好不容易有了孩子,还是个儿子,皇帝和皇后自然喜出望外,立刻将刘骜封为太子。
公元前49年,汉宣帝刘询驾崩,太子刘奭即位,是为汉元帝,王政君因此母凭子贵成为了太后。
从王政君成为皇后之后,王家开始崛起了。
王政君有九个兄弟,三个姐妹,王家兄弟姐妹多,子孙后代更多。后来凭借着王政君的关系,很多王家的子弟都被安排在朝廷做官,女子便被安排能嫁入高门。
一开始整个王家几乎所有人,都因为王政君的关系沾到光了,唯独除了王莽。王莽因为父亲早逝,所以家里人几乎不太能够想得到他。
没了父亲的王莽,在王家是被忽视的。这导致王莽的同族兄弟全都吃好的,穿好的,而王莽只能守着家里的一点点救济,艰难度日。
按照关系来算,王政君是王莽的二姑,有这样显贵的二姑,不利用起来,不是可惜了吗。但是王政君远在皇宫,王莽怎么能够够得上呢。
这个时候王莽想要出头,只能凭借王家的关系,得到王家长辈的支持,这样才能被王家长辈推到王政君面前。
当时王家兄弟之中,最有权势的人是王凤。为了得到王凤的认可,王莽就在王凤生病的时候,早晚伺候在王凤的身边,端茶递水,搞的像是孝敬亲爹一样。
把王凤感动的一塌糊涂,王凤就问王莽,我又不是你的亲爹,你为什么这么孝敬我?王莽面不改色的回答,我早年丧父,如果没有你和各位长辈的照顾,我恐怕早就死了,我自然要像孝敬亲爹一样,孝敬您啊。
一番话说的合情合理,王莽通过一番话,不仅掩饰了自己讨好的目的,还给王凤扣上了一个大仁大义的帽子。从此,王凤就自觉的走入了王莽的设定,成为了一个关爱晚辈,怜贫惜弱的好大伯。
为了将自己的人设立住,王莽在家里家外都表现成善良宽厚的样子。后来王莽得到了王家上下的一致认可,终于被各位伯伯舅舅推到了王政君的面前。
通过安排王政君的安排,王莽正式入朝为官了。
接下来王莽的任务就是得到同事,上司,下官的认可,并且通过他们的嘴,告诉王政君,王莽是王家后辈的最出色的人才,从而获得王政君的认可。
为了得到同僚们的认可,王莽事事亲力亲为,不仅不邀功,还经常包容下级官员,讨好上司。同事们有什么困难都热情帮助,就这样王莽获得了同事,和上下级的一致认可,但凡接触过王莽的人,全都对王莽的为人和能力赞不绝口。
于此同时浩广配资,王莽还经常接济下属,和穷苦的百姓,如此一来,王莽在百姓的眼里像个圣人一样。
后来王莽越演越入迷,在家里和外面都是一副贤德的样子。在家里王莽生活的十分节俭,在外面王莽极富有同情心,经常体恤百姓,为百姓争取利益。这导致王莽的名声非常好。
王莽这样的人设就没有露馅的时候吗?名声这么好不会遭人嫉妒吗?
确实有一次,有一次王莽纳了一个小妾,在普通人眼里,这不过是平常事,但是在王莽兄弟口中就变成了好色,王莽知道了之后,为了维持住自己的形象,忍痛将自己心爱的小妾送给了下属。
公元前7年,汉成帝去世,没有留下孩子,不得已。太后王政君将刘氏宗亲的儿子刘欣立为新帝,是为汉哀帝。
没想到汉哀帝上位之后,就开始提携外戚,排斥王家,王政君因为不是皇帝的亲娘,所以失去了部分权利,也很难庇佑王家的人。为了使王家的人免遭迫害,太后王政君让王莽辞官,避其锋芒。
王莽听话的辞官了,隐居在一个叫新野的地方,在这期间,所有的王家子弟都谨慎本分做人,不敢犯一点点的错,生怕被别人拿住的把柄。
可是王莽的二儿子王获,打死了一个家奴。在古代,奴才的生死是由主家决定的,这原本不算什么事,但是这件事发生在王家,就有可能变成,王莽的儿子草菅人命。
如果王莽不拿出了说法的话,这件事就变成了王莽包庇儿子犯罪,王莽以前经营的人设全都是假的。
王莽并不是真的辞官,他是为了将来王家重新掌权之后,在重新做官,所以这件事王莽必须拿出了说法来。
其实王莽本来可以报官,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在之后无论儿子有没有错,都狠狠的责罚儿子一顿,再将那个死掉的奴才的家人妥善的安排一下,在加以补偿,这件事就算是完善的解决了。
但是王莽为了立住一个大公无私,大义灭爹的人设,竟然命令自己的儿子自杀谢罪。如果儿子自己不自杀,王莽就亲手将儿子杀了,这个儿子也真是倒霉,逃也逃不出去,只能自杀了。
王莽的二儿子王获死了之后,王莽立刻收获了一波大义灭亲的好名声。
不仅如此,很多官员和百姓都被王莽鸣不平,认为王莽是被新君逼迫采辞官隐居的,汉哀帝知道了之后,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不得已将王莽请了回来,但是没有立即官复原职,毕竟王莽原来的职位已经被汉哀帝自己的人占住了。
公元前1年,汉哀帝不幸去世,王政君趁机夺回玉玺,和废立大权。将年幼的宗室子刘衎扶上了皇位,是为汉平帝。
为了避免汉哀帝外戚夺权的事情再发生,王政君和王莽商量着,将汉平帝的亲人驱逐,不许入长安。
王莽的大儿子王宇一直都认为王莽立虚假人设这件事挺有病的,知道王莽和王政君要把持朝政,驱逐汉平帝外戚是一件不对的事情。
在王宇的想法里,王家如果把持朝政,将来一定会发展成吕后乱政的事件,一旦王家失去权势,墙倒众人推,王家必然会像吕氏一族一样被赶尽杀绝。
不得不说王宇是很有远见的,但是王宇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组织王莽呢?
想了很久之后,王宇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将王莽家的大门上泼上黑狗血,造成灵异事件,在引导王莽放弃“挟天子以令诸侯”,和驱逐汉平帝外戚的想法。
不幸的是,王宇在派人实施的过程中,被人抓住了。事情暴露,王莽竟然二话不说将自己的亲儿子王宇打死了,还趁机诬陷汉平帝外戚卫氏主谋,将卫氏一族赶尽杀绝了。
于此同时,王莽一不做二不休,将朝廷里的政敌敬武公主、梁王刘立等人全都牵扯进这桩案子里来,之后已经是太皇太后的王政君发挥自己的权利,将这些人全都处死了。
从此之后汉朝大部分的实权都被王莽掌握了。
为了维护住自己的人设,王莽在此将杀子的事,搞成了大义灭亲的样子。又赢得了一波百姓的好感。
公元5年,汉平帝病重垂危,临死之前,王莽又做了一出大戏,他沐浴更衣向上天祈求要替汉平帝死,又赚了一大波好评,树立了忠心耿耿,舍生忘死的形象。
公元6年,汉平帝去世,因为汉平帝死的时候,才十五岁,根本就不可能有孩子。太皇太后王政君和王莽商量着,又将仅仅两岁多的刘婴扶上帝位,刘婴是汉宣帝的玄孙,上位之后被称为刘孺子。
这时候王莽的野心彻底按耐不住,特意在民间造成恶很多异象,表达王莽是天选之子的样子,不仅如此,王莽还让大臣们向太皇太后王政君上奏,希望改立王莽为新君。
这时候王政君才知道,王莽的野心,自己这是养虎为患了。但是为时已晚,王莽已经得到了臣民的支持。
王莽做皇帝这件事是抢了人家老刘家的江山,刘姓诸侯王自然不愿意,但是自汉朝开国以来,历任君主为了保证自己的绝对权利,都想尽办法的削弱诸侯王。所以诸侯王虽然对王莽篡位不满,但是一时半会,确实没有力量推翻王莽,这才让王莽有机可趁。
那么太皇太后王政君为什么不满呢?
这是因为王政君自从做了太后之后,就成了汉朝的掌权人,虽然王政君不喜欢处理朝政,但是朝政大权都在王政君手里,王政君想给谁就给谁。
在王政君眼里,自己的就相当于当家主母,王莽是为自己的办事的,自己和王莽都是为刘家守护江山的,但是没想到,王莽这个办事的,野心膨胀,竟然要越过自己,成为当家人。
这不仅是背叛自己,还是背叛汉朝,违背礼法。王政君作为老刘家的媳妇可以做当家人,这样名正言顺,但是王莽想要做当家人,就不对了。
王莽想要做皇帝这件事,就相当于欺负老刘家的孤儿寡母,而王政君虽然是王家的人,但是她也是老刘家的媳妇。
王家也是因为成了老刘家的亲戚,这才显赫起来,从这点来看,王莽这么做,是忘恩负义的。
王莽自己忘恩负义到不要紧,将来一旦被老刘家清算,整个王家都要遭殃了。
想到这,王政君将王莽狠狠的骂了一顿,也没骂醒王莽。王政君气急之下,将玉玺摔在了地上,拂袖而去。
公元9年,王莽正式即位,改国号为新。
那么王莽的新朝为什么衰落呢。
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土地改革。在古代土地是国家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百姓的衣食住行的的部分来源。
在汉朝开国一来,由于权贵土豪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他们想法设法受到自己的手里,这样一来农民手里的土地越来越少,失去土地的百姓只能卖身为奴,为有钱的人家种地换取一点糊口的粮食。
王莽想要改变这个情况,于是下令,以后的土地不得私人买卖,改天下田为王田,恢复井田制。王莽认为,这样一来,就可以保住百姓手里的土地,将权贵土豪手中的土地重新丈量,并且交出来,重新划分。
让贵族土豪从嘴里吐血,他们怎么会同意呢,自然是不肯。毕竟如此,想卖土地的百姓因为王莽的土地改革,不能卖土地了,种子又贵,根本种不起,日子生活的更加艰难。
如此一来全国各地都对王莽的土地改革怨声载道,后来民间先后爆发了农民起义,民间起义的势力盘踞一方,和朝廷分庭抗礼。
王莽又不懂军事,派出去的主帅也是不懂军事的亲戚,自然屡战屡败。
公元23年,新莽政权被绿林军彻底推翻,王莽被杀。王莽死后他的头颅还被历代君主作为战利品收藏。
王莽因为不懂政治,胡乱的更改国家土地政策,让百姓是的生活更加艰难,即使新莽政权被推翻了,战争也没有停止。
后来民间起义军开始争权夺利,全国地方都在打仗,百姓想要在战乱中种田就更艰难了。
因为艰难,粮价也被炒上去了,老百姓根本买不起。民间最艰难的时候,甚至发生过人吃人的事件,这就是不懂政治,胡乱更改的代价。
“三辅大饥,人相食,城郭皆空,白骨蔽野,”——《史记》。
纵观王莽的一生,其实王莽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政绩,只是沽名钓誉,名声好听。如果在现在即使做官,王莽是万万没有办法上位的,但是因为有王政君的存在,王莽的诡计在被掩饰了过去。
但是人设总有崩塌的一天,就像王政君和王宇想的一样,王家因为王莽的野心被牵连,整个家族都覆灭了。
如果王莽意识到土地改革的问题,会产生这么大的惨剧,王莽绝不会这么干的,问题就是王莽不知道。
在百姓们的山呼海啸之下,连王莽自己都以为自己的能力可以跟霍光相比了,所以才酿出这样的悲剧。
通过这件事我们要知道浩广配资,做人做事要实事求是,不然总有被现实打脸的一天,到了那个时候,如果自己损失倒也罢了,如果牵连了别人,就更加的良心不安了。
发布于:天津市海顺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