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诚信双盈,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览潇湘,泛西湖,历昆仑,周览名山大川,而其襟怀乃益广....”
从伟人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看出他对司马迁此人的景仰,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崇拜。
司马迁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其巨作《史记》更是犹如长史字典一般,通载华夏上下三千年间的史诗,正如鲁迅先生所言: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史诗级的通史巨作。
展开剩余87%但司马迁写下《史记》的背景却鲜为人知——为朋友仗义执言引祸上身,惨遭宫刑制裁。但面对如此落魄的司马迁,其妻子却做出了令后世震惊的一件事。
此事几何,这一切还要从一场对匈奴的战争说起。
为友直言,引祸上身
公元前100年,匈奴迎来了新的统治者——单于。单于唯恐大汉突袭其根基未稳的政权,便将之前扣留的汉使都归还了大汉,还特意遣使者来汉朝贡。
汉武帝眼见匈奴有意求和,便派苏武带着大汉使节团带着厚礼去匈奴馈赠且鞮侯单于,
结果却发生了意外,导致苏武等人全都被扣留在了匈奴。
这一出尔反尔的举动,彻底惹怒了汉武帝。于是,汉武帝开始调兵遣将,准备对单于匈奴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报复进攻。
将军李广利被任命为了统军大将,李陵则为运粮官,负责大军的粮草辎重运输。
李陵的名字可以对于大家有些陌生,但其祖父一定熟悉,后世唐代诗人,王昌龄曾作诗: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中的“飞将”便是李陵的祖父——李广将军,由诗词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李广算得上是一代骁将,这也注定着,其孙李陵怎么能只安心做一名运粮官呢。
面对汉武帝的安排,心有不甘的李陵自请五千亲军,独自杀入了匈奴腹地,欲想光复祖上之荣光。
但“天有不测风云”,李陵的这一次突袭,却不巧地遇上了匈奴的精锐大军,在浚稽山(今蒙古国境内)遭遇匈奴单于三万多骑兵主力,李陵五千兵当即被包围了。
李陵凭借着出色的指挥才能,不断地在重重包围中完成突围,但面对心高气傲的李陵,主将李广利却拒绝了出兵营救,
就这样李陵的五千军士不仅没有等来援军诚信双盈,外围的匈奴部队却越聚越多了。
最终,在八万匈奴精锐的合围下,李陵兵败被俘。
此举震惊汉廷,汉武帝震怒,朝野对于李陵的狂妄可谓是一片骂声。
恰在此刻,作为李陵好友的司马迁却独树一帜,为李陵抱打不平:
“李陵一直心怀报国之心,虽只有五千步弓手,却杀敌万余。我看他也并非真心降敌,只是迫不得已罢了,他如能活下来会找机会回归大汉的。”
这番话虽然缓和了汉武帝的怒气,但却也为司马迁惹上了大麻烦。
一段时间后,李陵在为匈奴练兵的事情传到了汉武帝的耳中,这彻底让汉武帝陷入了疯狂,当即下令夷了李陵一族,并且还牵连了为其辩护的司马迁。
就这样,为友仗义执言的司马迁锒铛入狱,但面对死罪的他,却选了令人震惊的选项。
为完《史记》:无奈宫刑,其妻不弃
当时司马迁的《史记》已经近乎完作,所以在死牢中的司马迁选择以宫刑代替死罪。
那什么是宫刑呢?为什么司马迁还可以自主选择?
宫刑,亦称腐刑,是中国古代五种肉刑(黥、劓、刖、宫、大辟)之中仅次于大辟(死刑)的一种。
依照汉朝当时的法律,死刑是可以有两种减免办法的:
一是拿五十万钱来赎罪,二就是接受宫刑。
面对五十万钱的高额赎金,司马家是难以承受的,所以一心想要完作的司马迁,选择后者,也就是选择了如太监般的被去势了。
这在当时可谓生不如死的一种刑罚,要知道阉割之后虽然能得以活命,但面对众生的唇枪舌剑,那种感觉可不比一死了之要好。
但司马迁此刻的内心只有没有完成的《史记》,所以决定扛起这比死还重的压力。
而这一切追其根本,主要还是在于司马迁承继父亲官职时,所许下的诺言:
“小子(司马迁)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缺失)。”
原来,在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时代,《史记》便已开始修撰了,而后司马迁是接过父亲的衣钵,继续完成其编撰。
可面对已受了宫刑的司马迁,其妻子柳氏的反应却出人预料——不离不弃。
古话长云: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但柳氏显然是一个意外,她坚定地站在丈夫的一边,与他一起承受这种远超生死的压力,而如此举动其实并非偶然。
司马迁的妻子柳氏,真名叫柳倩娘,身份十分不俗,她其实是李广的外孙女,也便是李陵的表妹。
柳倩娘与司马迁的相识十分有缘,相传柳倩娘在探望外祖父时,正巧碰上司马迁在李家拜访,当时正与司马迁相谈甚欢的李广,便介绍二人相识。
柳倩娘不仅气质超然,其学识也是不俗,这与游遍大江南北且饱读诗书的司马迁,可谓是一拍即合。于是就有了这样“一见钟情”的开始,二人的感情也是日渐升温,开始向着婚姻发展而去。
最终,两人在双方家庭的祝福中完婚了。
但婚后的司马迁为了继续编撰《史记》,又继续着“云游四海”的撰史之行。而柳倩娘面对司马迁的“漂泊不定”,
不仅没有抱怨,反而给予他很大的支持,为他操持好家中事物,甚至还帮助司马迁整理着所收集的资料。
从这里可以看出,柳倩娘一直都很支持司马迁对《史记》的撰写,所以面对司马迁的选择,她也是十分理解与支持的。
可以说,柳倩娘的支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史记》的完成,这才有了今天为大家所惊叹的史作。
总结:
柳倩娘对于司马迁的支持,可谓至死不渝,甚至在司马迁死后,柳倩娘也一直未改嫁,她一人保护着《史记》的全部原稿,这一点不得不让人敬佩。
司马迁的一生用生命诠释了一句话: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意志。
而其妻子柳倩娘,则用她的所做,告诉了世人一个道理:
“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至死方休。”
司马夫妇的一生诚信双盈,值得浮躁的后世人深思。
发布于:天津市海顺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