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发动政变不能说是十拿九稳,起码还有相当程度的凶险性象泰配资,这凶险性与兵力不足有很大关系。
曹魏的军制分为中军、外军、州军,州军为各郡守和刺史治下的兵马,比其他两军数量少得多,外军属于受中央直辖而驻扎在各军事重镇(战区)的兵马,数量最多,如夏侯惇曾驻军于居巢,“督二十六军”(以一军为五千人算,大约为十三万人),作为遏制孙吴北上的重要力量,这里的二十六军就属于外军,中军即为屯住于洛阳和周边地区的精锐力量,兵力为十万多。毌丘俭之叛时,司马师带上幼主、太后,“帝(指司马师——谥号景帝)统中军步骑十余万以征之”。
中军分为保卫洛阳宫城的禁军和魏帝可随时调用的机动兵力,宫城禁军由武卫将军、中领军、中护军掌管,许褚曾当过曹操的武卫将军,曹爽之时担任此职,掌武卫营,其弟曹羲任中领军,统领五校尉营(汉朝所设置)和中垒、骁骑、中坚、游击等新禁军,作为中领军的副手中护军,在统领部分禁军的同时,还兼有选拔低级武官之职权。
司马师在当中护军三年里,借助职权之便培养了自己的亲信势力,这就是司马家的三千死士。暗中拉拢收买三千死士本就不易,属于死罪,私自打造兵器铠甲也属于死罪,而私造大量兵器铠甲进行隐匿比藏人更困难,更遑论这又是一大笔开销,这就导致了这三千死士被司马师召集来的时候基本没有多少武器铠甲。
展开剩余76%所以司马懿发动政变的部署是,自己亲率家族人丁和死士去抢占武库,由弟弟司马孚和长子司马师去攻占洛阳宫城的正门司马门,司马昭则负责监守二宫。司马懿在经曹爽府去武库时,甚至因人数严重不足还差点被拦截下来了,当时留守曹爽府的帐下督三番要引弓弩射击,都被其部将孙谦从后面拉住他,以:“天下事未可知!”为由劝阻住,趁曹爽府人犹豫未定之际,司马懿赶紧火速通过。
占领了武库的好处是象泰配资,一方面让自己人手拥有了足够的精良装备,另一方面则切断了曹爽留在洛阳城内的其他禁军的武器来源。曹魏禁军除了当值宫城和洛阳外城的禁军当天有武器外(曹爽带出洛阳祭扫祖陵的禁军也有武器铠甲),驻扎在各禁军营里的禁军都没有足够的武器。
司马孚、司马师攻打司马门得手,隔绝了宫城和外部的消息,就可以控制住整个后宫和郭太后,让其他各营禁军不敢妄自行动。为增强政变合法性,占据道义名分,司马懿找来太尉蒋济和自己合作,数落曹爽一干罪状,请得太后旨意。
此前,曹爽大力任用新人何晏、邓飏、李胜、丁谧、毕轨为亲信,占据朝廷中的重要职位,曹魏旧臣元勋高柔、王观、孙观、孙礼、蒋济等均受排挤打压。以蒋济为例,蒋济是曹操时代的大臣,多负勤务,对曹魏忠心耿耿,被升迁为领军将军,任太尉一职,太尉一职只是名位高的虚职,真正握有实权的还是领军将军一职。禁军首脑主要以武卫将军、中领军、中护军充任,中领军一衔,资历威望高者进阶为领将军(护军将军同理),故而蒋济在没被曹爽的亲信夏侯玄取代之前,掌管着洛阳禁军的大部职权。
掌禁军期间,蒋济私下收受贿赂,司马懿为此事调侃他,蒋济答以洛阳城物价贵贵(言下之意即收贿赂是为了适应生活),说罢两人相视大笑。
正因曹爽集团对曹魏元勋旧臣的打压,动了他们的利益,司马懿发动政变得以利用这些老臣们的不满情绪,让他们与自己合作。郭太后这一边,曹爽为防止后宫干政,而特意出台禁令和将其迁居别宫,这同样得罪了郭太后,反观曹爽集团,握有权势之后,私用官田木材,出行游玩极为奢侈,甚至曹爽本人取曹叡的后宫才人为妻妾,又仿用皇帝御仪。换句话说,曹爽集团占据了最大的利益蛋糕而通通把士家、寒族给排挤了,在权力斗争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而司马懿将一个个对曹爽集团不满的人尽量争取为“盟友”。
这些士族、后宫成为司马懿政变名义的合法来源。对于蒋济等老臣在政变中的作用可参见于《晋书?王浑传》——楚王玮(司马玮)将害汝南王亮等也。公孙宏说玮曰:“昔宣帝废曹爽,引太尉蒋济参乘,以增威重。大王今举非常事,宜得宿望,镇厌众心。司徒王浑宿有威名,为三军所信服,可请同乘,使物情有凭也”。
司马懿在控住住武库、司马门、洛阳宫城后,让司徒高柔代行曹爽的大将军职务,去把洛阳城内曹爽、曹羲二营的禁军给收了,并让太尉蒋济跟自己同乘一辆车,借助蒋济的威望使众人信服。然后将兵马出屯城外的洛水浮桥。
干完这些,司马懿大体掌握了对洛阳城的控制,现面临的最大变数是曹爽有可能挟幼主去许昌,号召四方勤王之兵来打司马懿,这将是很麻烦的事,并让蜀吴有可乘之机。
那么司马懿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司马懿派许允、陈泰去劝解曹爽,蒋济和曹爽所信服的殿中校尉尹大目传达自身的旨意,告诉曹爽司马懿指洛水为誓,只罢免他的官职,绝不加害于他和其家族、亲朋。曹爽信之,最终回城受诛。
司马懿的失信也造成了很大的后果,让其失道义,蒋济羞愧发病去世,尹大目则助毌丘俭之叛,曹魏老臣发觉被利用象泰配资,很是难当,司马家族为实现代魏之意图而争取士族支持,不得不容忍和让渡利益于他们。
发布于:天津市海顺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